喀拉级
- 名称:“光荣”级导弹巡洋舰
- 建造时间:1976年
- 前型:卡拉级
- 次型:基洛夫级
- 制造厂:苏联尼古拉耶夫造船厂
- 满排吨位:10000-50000吨
- 活动范围:黑海,太平洋
武器装备
- (1)导弹:防空导弹–2部SA-N-3“高脚杯”双联导弹发射装置,2部SA-N-4“壁虎”防空导弹双联发射装置;反舰导弹–2座彩虹设计局SS-N-14“石英”反舰导弹发射装置;
(2)火炮:4门76毫米(3英寸)/60(双联装)舰炮;4门30毫米/656管舰炮;
(3)鱼雷:10部533毫米(21英寸)鱼雷发射管(2部五联装);
(4)反潜火箭:2部RBU 6000 12管反潜火箭发射装置;2部RBU 1000 6管反潜火箭发射装置;
(5)诱饵:2部PK 2干扰发射装置;1部BAT-1鱼雷诱饵发射装置;
(6) 空中支援:直升机:1架卡莫夫卡-27“蜗牛”反潜直升机。
喀拉级是前苏联海军 70 年代前期建成的大型水面舰艇。该级舰共建 7
艘,已全部入役。喀拉级的主要任务是在编队中充当主体,配以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,组成导弹巡洋舰编队,或在航空母舰编队中为航空母舰护航。
型号演变
“光荣”级 航空母舰共包括
- “光荣”号
服役时,首舰命名为“光荣”号,后来首舰“光荣”号改称为 “莫斯科”号。 - “洛博夫海军元帅”号
2号舰命名为“洛博夫海军元帅”号,在1986年11月被重新命名为“乌斯季诺夫元帅”号。 - “红色乌克兰”号
3号舰命名为“红色乌克兰”号,(与退役的“莫斯科”号直升机母航同名),称之为“瓦良格”。
结构特点
双联装SA-N-3“高脚杯”防空导弹安装在前甲板舰桥前方;
“头灯”C火控雷达指示装置安装在舰桥根部烟囱后方;
前三角式桅杆位于舰桥后方,装有对空/对海搜索雷达天线;
大型金字塔形主桅位于舰舯部,安装有方形“平网”对空搜索雷达;
2门3英寸火炮分别安装在左右舷前后桅杆之间;
大型烟囱横截面呈方形,略倾,位于主桅后方。
武器装备
- (1)导弹:反舰导弹–16部契洛米伊SS-N-12“沙箱”/“玄武岩”反舰导弹(8座双联装)发射装置;防空导弹–8部SA-N-6“雷声”/“要塞”导弹垂直发射系统;2部SA-N-4“壁虎”防空导弹双联发射装置;
(2)火炮:2门130毫米/70双联装AK 130舰炮;6门30毫米/65AK 650 6管炮;
(3)鱼雷:10部533毫米(21英寸)鱼雷发射管(2部五联装);
(4)反潜火箭:1部RBU 6000 12管反潜火箭发射装置;
(5)诱饵:2部双联装PK 2干扰发射装置。
光荣级是继苏联在肯达级,克列斯塔I、II级,卡拉级,建造的又一型常规动力巡洋舰,项目工程代号为1164。现服役于俄罗斯海军。由苏联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于上世纪70年代建造,到苏联解体为止,光荣级只建成3艘。
“喀拉”级苏/俄
研制历程
光荣级是苏联在肯达级,克列斯塔I、II级,卡拉级之后,建造的又一型常规动力巡洋舰,项目工程代号为1164;
由于基洛夫级舰采用核动力,满载排水量高达24300吨,因而建造和维护耗资巨大,难以批量建造和使用;
相比之下,光荣级常规动力巡洋舰虽然排水量相对较小,仅为基洛夫级的一半,但却配备有与基洛夫级大致相同的武器,具有相似的攻防能力,且造价适中,因而俄罗斯海军将重点放在了建造光荣级舰上,这也是光荣级被称之为缩小型或经济型基洛夫级的原因,到苏联解体为止,光荣级只建成3艘。
型号演变
- “尼古拉耶夫”号
- “亚速夫”(Azov)号
- “塔什干”号(573)
“光荣”级
技术数据
结构特点
高大上翘的舰首和具有坡度的舰桥; 130毫米/70舰炮安装位置位于前甲板后方;
独特的倾斜式反舰导弹发射装置靠近舰桥,4座位于左舷,4座位于右舷;
大型金字塔形主桅位于舰桥后方,框架式塔架水平安装在其顶部后方。主桅上装有对空/对海“顶舵”或“顶板”搜索雷达天线;
小型后桅上安装“顶对”对空搜索雷达天线; 短小的双烟囱并排安装在后桅后方;
两座烟囱之间的巨大缺口处安装SA-N-6导弹发射装置及起重装备;
突出的“顶罩”火控雷达位于小型飞行甲板前方。